|  站内搜索:
李昌平:基层工作出了大问题的五个重要标志
点击:  作者:李昌平    来源:中国乡村发现  发布时间:2019-06-07 09:54:09

 

        习总说:基础不牢,地动山摇。可见,基层工作在全局中非常重要。如何判断基层工作是否正常哩?如果基层出现了如下五种情况,就说明基层工作不正常或出大问题了。

(一)靠政治化推动工作;

所谓政治化,就是把做任何工作都上升到讲政治的高度,无条件的照上级指示做就是政治正确、就是政治上和上级保持一致,不顾一切的最积极照上级指示做的就是政治最正确的!讲条件、摆困难、不积极、消极的,就是不讲政治,就是政治上与上级不保持一致,就是政治不正确。一切工作都把政治正确放在第一位,做好做坏是第二位的!

精准扶贫讲政治,厕所革命讲政治,振兴乡村讲政治,禁烧秸秆讲政治,死猪无害化处理讲政治,禁止杀年猪也要讲政治,没有任何一项工作不讲政治的!

基层工作,除个别工作外,基本都是极其平常的常规工作,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,包括精准扶贫,也不是什么特殊的工作。极其平常的工作要靠政治化来推动,这只能说明基层工作出了大问题了!

对基层干部而言,只有极少数的方面和情况下是必须讲政治的,例如:是为人民服务还是优亲厚友;是清政廉洁还是贪污腐败;在突发灾难面前,是冲锋陷阵还是临阵退缩!把讲政治泛化到所有的工作和方面,是政治庸俗化的表现!

林彪说:别的我不管,我只要廖耀湘!花多大代价没关系,只要能实现战略目标。这是战时状态下的政治正确,在和平时期就不一定政治正确了!和平时期的基层日常工作,动不动就泛政治化--行使一票否决权,这是基层工作出了大问题后,上级无力无心帮助基层解决问题的一种无赖专横表现!这是滥用权力逼迫基层工作进入战时化--"顾及一点、不计其余",这会导致恶性循环,会把战时变成日常,什么规律、成本效率、制度、法律法规等都会失去意义!

要高度警惕基层工作的泛政治化现象,这种现象有日趋严重的态势,这是基层工作出了大问题的一个重要信号!如果上级面对基层工作出了问题的现实,所釆用的办法是以派出干部大规模的对基层开展检查督办、考核评比、第三方评估等办法来解决基层工作的问题,可能只会加剧基层工作的泛政治化!

因为,只对上负责,才是基层工作泛政治化的根源!基层组织是一级治理主体,治理无效的根源是主体性缺失。泛政治化,只会让基层加速丧失主体性!不断强化上级的权力,只会弱化基层组织的主体性!正确的办法,和基层同在,服务基层,扩大基层民主,扩大基层参与管理国家和监督政府的权利!

(二)左比右好

最近清违建力度比较大,大棚种植的看护房也遭遇了大拆。一时间,拆了表扬,不拆的撤职。一刀切,切错了,没事的;切一刀,不彻底,那不行!这就是"左比右好"。现在,基层干部,人人都知道"左比右好"!

给大家讲一个最近发生的事。在最近拆违建的过程中,某村有一个集体果园,占地40亩左右,承包给了一家社会企业。集体果园十几年前就建有鸡舍、工具房、简易看守房,建设用地一亩左右。这次拆违建,政府书面通知这个集体果园的地面建筑物要统统拆除,接到拆除通知后,我建议承包者依法打官司,承包者照做了,法院很快判集体果园的生产生活配套建筑物合法,政府不能拆。乡政府官员收到法院的判决书后,瞅了一眼,说:先拆了再说吧。一声令下,全拆了!承包者问我怎么办?我说你再找法院去,让政府赔钱呗。承包者担心政府不赔,我说你放心吧,政府肯定赔你。不赔也一定会让你重建。有人打了个招呼,政府的同志说:过了这阵风再说。

这就叫"左比右好"。最终,承包者也没什么损失、基层干部们也没什么损失,基层干部队伍的政治敏锐性和战斗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,咱们的队伍有力量,上级也会很自信。只是财政损失了,政府财政的钱总不是要花的嘛!"左比右好",往往是某些县市级领导以局部的"左"推动全局工作的一种手段。这比较常见。前提是典型要抓得精准,要严格依法办事,并要及时防止出现"左"的错误!

如果,"左比右好"一旦成为了基层干部心照不宣的共识,基层以"恶搞"的方式贯彻落实领导人的指示精神就会经常化。假忠诚实恶搞、低级红高级黑就会经常化、普遍化,以对领袖的假(绝对)忠诚,把领袖要求的依法治国搞得体无完肤,这很可怕的!

当基层工作泛政治化,"左比右好"成为基层工作的一种普遍常态就不可避免了,基层工作就出了大问题了。现在有这种趋势,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啦!这里要说明一下,"左比右好"在我们这种垂直领导体制的国家,或许是无法避免的,只求不能过度,过度了就会演化为体制性恶搞,其破坏性很大的。

难道"右比左好"吗?其实,我们的体制一般不用担心"右比左好"在基层发生。"右比左好"容易发生在较高的层面上,"右比左好"好不好我不知道。 

 (三)造假正常化,体制化。

如果造假正常化、体制化,基层工作肯定出大问题了!所谓造假正常化,是指上级默许基层造假典型--以点代面、一俊遮百丑,而获得更上一级的赞许;上级默许基层写假材料、报假数据、做假宣传,上下心照不宣,争取更上一级的嘉奖。所谓造假体制化,是指造假变成了体制的刚需。例如:GDP增长速度、财政税收增长速度等,只能增,不能减。只有在特殊情况下(主要领导人被查处)才恢复本来面目。一般情况下,只能报增,且增速不能太难看。

由于造假正常化、体制化,所以,基层财政收支信息公开的肯定是假的,真实的不公开;人口出生信息公开的肯定是假的,真实的肯定不公开;经济增长数据肯定是假的,真实的肯定不公开。粮食产量数据、生猪出栏数据等基本都是假的,甚至中小学生入学率也真不了!

当造假体制化、正常化时,基层干部的工作汇报,说的是一套,做的又是一套。当基层干部久了,基本上都是见人说人话、见神话传奇的高手;都是造假典型、写假材料、造假表册,说假话的高手;基本上都有棉花桃子--开口白,说假话不脸红的真本领。没这本事,也就不是合格的基层干部了!

在改革创新的语境下,当造假体制化、正常化时,很多在全国部署推广的改革创新经验都有可能是假改革、假经验。这样的改革创新能推广吗?能,还真能。别人都跟着造假,我们为什么不能造?大家都心照不宣的造假,谁较真谁吃亏。在很多老基层干部的心目中,改革一般都是一个领导搞一套,人走就政息,假搞几乎就可以等于改革创新。例如,几年时间,全国50万个村共发展合作社200多万个,可见合作事业了得,厉害了!你这地方一村发展三个合作社,我这儿一个村为什么不可以发展四个、五个合作社?看似笑话,却是真这么干的!结果,十之八九的合作社都是真的假合作社。谁都明白,全国农民总体上依然是一盘散沙,任人宰割,合作个屁!再如,这几年普遍推行的"三变"改革,是农村改革的重头戏之一,可是,绝大多数主导"三变"改革的基层干部真的知道"三变"是怎么变的吗?真的知道"三变"是为了什么吗?不知道不重要,各地都在竞相推动"三变"改革,十之八九的都报告说完成了"三变"改革,取得了显著成效,我这也得"三变"不是!只有这样,NyNCB才能高调开新闻发布会,宣布"三变"改革成效显著,D自信了,基层干部也都心中的石头落地了,开心乐了!

基层干部明白,有时候,假事是一定要真做的。例如"土地确权登记颁证",基层干部谁都知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了,既不能增产增收,又不能凭证抵押贷款,并无没实际意义,是个假事,但大家都知道,上面有预算,真金白银,有些人有利益,必须把钱花掉,必须把假事当真事儿真做!

有些时候,真事一定要假做,例如"乡村振兴",意义非常重大,是真事儿。特别是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"同地、同权、同价"交易,集体也是建设用地市场的供给主体,这是乡村振兴的真举措、重大举措,是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真招、实招,意义太重大了!可是,这事动的是县市政府土地财政的奶酪,这能真做吗?当然不能随便真做。怎么办,花重金打造一两个亮点,做一套,说一套,拿亮点讲故事就行。一俊遮不丑,应付应付就行了。谁真做,谁真傻!当然啰,伟大的事业都是傻子的事业!真共产党人不做傻子,谁做!!

有一点要特别指出,我国的基层干部队伍和消防队伍一样,是一支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战斗的好队伍,是共产党的中流砥柱,中国社会的定海神针!基层工作的问题,不是基层干部的问题,这问题的问题不在基层,在云里雾里。神仙下凡能解决这问题。

(四)干部干,群众看

干部干群众的事,群众看干部干自已的事。基层干部为村民的事忙得屁股后冒青烟,村民视而无见专心致志打麻将。这已经是乡村社会比较普遍的现象了。这是基层工作可能出现大问题的一个明显信号!

说一个比较极端的事例吧:大约是2013年,长江流域发大水了,有些民垸快淹了,高温酷暑、日晒雨淋、蚊虫猖獗,在堤上日夜奋战的只有解放军战士和基层干部,村民却淡定从容,嬉嬉哈哈三五成群打麻将,主动为解放军战士送口水的村民都极少。我自已的村子算是民风比较好的村子,那年发大水,四水围垸,破天荒的去了好多解放军帮助抗洪抢险,而村民只顾干自家的事,以前全体村民男女老少众志成城保卫家园的场景愰如隔世!

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,大多数村庄都会常见这类现象:基层干部在前面清理转运垃圾,村民就在后面若无其视的随手扔垃圾;村民家的房屋改不改造、厕所革不革命,怎么改、怎么革,也都渐渐变成了基层干部的事了,相当多的村民习惯性的傍观,好像事不关己!

随着精准扶贫不断深入,贫困户家里的很多事,从生产到生活很多必须自已做的事情,也都渐渐都背到了基层干部的身上。村庄的事,是村民们的事,现在越来越多的变成基层干部的事了;甚至,村民自家的事,现在也越来越多的变成基层干部的事了。大到村庄的防汛抗旱,小到贫困户的庭院大扫除,都变成了基层干部的事。上面对基层工作的要求越来越多、越来越高,基层干部越来越忙,村民却越来越事不关己。基层干部为人民服务辛劳无比,群众成了旁观者,心安理得!诡异的是,上述变化,是在各级领导都在反反复复强调农民主体性、农民组织的主体性的情况下发生的!

上述现象的普遍化趋势,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了,这样下去,不仅基层工作出大问题,这届基层干部的身心会健康也会出大问题,这届农村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乡村社会风气也会出大问题!

干部干,群众看。可能是较长时期"好施小惠"的一种必然结果。"助民互助、互助助民"可能是正解。以政策资源支持民众合作互助起来,让民众的合作互助组织自主服务自已,自主发展自已,自主治理乡村社会,可能是治本之道!

民众不合作互助、自主自强起来,派再多的干部下基层,干部再苦再累也无济于事!如果把民众委托给老板"照顾"--让老板带领农民致富,过不了多久,那就没我们⋯⋯什么事了!

(五)35岁等退休

三十五岁等退休,是只存在于乡镇干部群体中的一种特殊现象。如果三十五岁左右升到正科级的位置,如书记、镇长、人大主任,表明政治上还有上升的空间,就会专心致志奔仕途,撸起袖子加油干。如果三十五岁左右没有升到正科,就觉得政治上没有奔头了,就产生了"等退休"的"小老干部"心态,开始"混日子"的工作状态,一直混到退休。"小老干部"们干与不干,真干还是假干,就看乡镇书记的"人缘"和"本事"了,讲党性的作用有限,讲感情还管点用。只有极少数特别"厉害"的年轻书记镇长能够用好用活"小老干部"们。

乡长书记年轻,一般都比较有冲劲,希望工作争第一,当典型。"小老干部"们一般都比较滑,像泥鳅,抓住泥鳅需要技巧,一般来说,年轻的书记镇长"抓泥鳅"是有点儿吃力的,于是,其主要精力就抓更年轻的干部们干活,而更年轻的干部虽然有求进步的动力,但能力和经验不足,上面要求干什么、怎么干,就5+2、白+黑的干。例如上面要求"留痕"--迎接上面检查的一种"创新性"工作,其主力军一般都是听话好使有奔头的年轻干部,基层工作在官僚主义之下很自然搞成形式主义。"小老干部"们顶多被动式的跟着应付,他们知道,时间到了,任务自然会完成的!年轻干部可能觉得精准扶贫如何如何要攻艰、如何如何重要的政治任务,而"小老干部"们心里明镜似的,时间到了,任务自然就完成了,跟着走就行了,决不当好典型,也不会当落后典型,有一套说的远比做的好或做局远比做事好的本事。

基层"小老干部"混日子、等退休,是巨大的人才浪费。二十几岁参加工作,十多年的摸爬滚打,刚刚成熟起来,正是干事的好年华,却因为政治上没了上升空间而"等退休"了,这对党、对人民、对自己都是一个"巨大损失"!可是,普通干部都是有"攀比"意识的,当乡镇干部,只要过了35岁再升正科的机会很小了,即使40岁能升正科,正科也是到顶了,和自己在大机关的同学们相比,35岁就"船到码头车到站"了,难免有些悲观消极,工作没劲也是情理之中。

村支书陈永贵可以当副总理,这种事在新中国似乎不可能再发生了。基层的"小老干部"现象怎么办呢?基本没有什么好办法!

二十多年前,我当乡镇党委书记时,有位村支书55岁了,按当时的规定应该退休,组织上让他办退休手续他不愿意。没办法,我便请他吃饭做工作。酒过三杯,"老支书"开腔了:省市县委书记日理万机,可以工作到65岁,我一个小小的支部书记,日理一机两机的,应该可以工作到70岁多岁才是吧?!遇上这样的"老支书",我也只能以诡辩对之。我说:老书记呀,村支部书记都工作到70岁后才退休,从支部书记中提拔乡镇书记,再从乡镇书记中提拨县委书记,照这样下去,当省委书记都要过百岁了哩!其实,从一定意义上讲,"老支书"的话,也不无道理的!

有人说,基层干部35岁等退休的问题,主要是乡镇书记镇长年轻化的结果。从一定意义上讲,35岁后不再提拨为乡镇书记,也没什么不对,你想呀,如果都45年后才当乡镇书记,三年升一级,从乡镇书记做到省委书记,省委书记怎么都在70岁后才能当上。这样看来,35岁当乡镇书记还是迟了!

思前想后,要消除基层干部35岁等退休的现象,还真难!看来,政治思想工作很重要、很重要,将来会越来越重要的!基层干部中的"小老干部"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,把他们做成真正的不计名利得失的人民公仆!这个群体在基层干部中的比例超50%,全国数百万人哩!

有一个现象也值得研究,有不少基层"小老干部",在体制内,总觉得只能"混日子",必须"混日子",可他们一走出体制,立马就变了一个人似的,恨不得一天当作几天用,只争朝夕地干活,希望能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!可能是离开体制,攀比之心就立马放下了,要我干变成了我要干,情况就大不一样了!我乡建院里就有好些从体制内退休的骨干,他们各方面都是青年员工的榜样!还有另一种现象,有些基层干部离开体制后,立马变得能干了,但觉得体制内有权力,容易干成事,于是又有了"还是体制内更容易实现人生价值"的感概。

让基层干部比较自由的进出体制,是不是可以试一试!?基层干部35岁等退休、混日子的现象,可能最近几年有少许改善,但依然要高度重视之!基层干部,最能干事的年龄可能在3060岁之间,这个年龄段的干部人数占绝大部份,调动这个年龄段的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,对基层工作至关重要!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,如果把这个年龄段的基层干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,改革就对了。否则,就改错了!

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:作者的腾讯微博

责任编辑:向太阳
特别申明:

1、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观点,仅供大家学习参考;

2、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,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,请及时与本站联系,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;

3、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,文明上网,依法守规,IP可查。

昆仑专题

热点排行
  • 一周
  • 一月
  • 半年
  • 建言点赞
  • 一周
  • 一月
  • 半年
  • 图片新闻

    友情链接
  • 186导航
  • 红旗文稿
  • 人大经济论坛
  • 光明网
  • 宣讲家网
  • 三沙新闻网
  • 西征网
  • 四月网
  • 法律知识大全
  • 法律法规文库
  • 最高人民法院
  • 最高人民检察院
  • 中央纪委监察部
  • 共产党新闻网
  • 新华网
  • 央视网
  • 中国政府网
  • 中国新闻网
  • 全国政协网
  • 全国社科办
  • 全国人大网
  • 中国军网
  • 中国社会科学网
  • 人民日报
  • 求是理论网
  • 人民网
  • 备案/许可证编号:京ICP备15015626号-1 昆仑策咨询服务(北京)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:[email protected]